渠县汉阙: 一部凝固的“汉代史”
辅首
赵家村西无铭阙正面
冯焕阕正面
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全国现记录在案汉阙有37处,其中四川19处、重庆6处、山东5处、河南4处,北京、安徽、甘肃各1处。其中多处汉阙已风化不可识,只余石堆;更有多处汉阙为考古发现的一些残件,大多散存,有二三处复原;真正立在地面屹立不倒保存相对完整的不超过29处(官方数据),如果以渠县汉阙现存标准来看,不超过20处,所以渠县汉阙占全国汉阙的33%,渠县当属中国汉阙之乡。
独特的渠县汉阙
阙一般由阙基(阙座)、阙身、阙楼、阙顶四部分构成。
渠县汉阙阙基都为长方形整石,且比较厚实稳重,渠县话叫桩子稳,所以渠县现存汉阙六处七尊屹立两千年而不倒塌(破坏的除外)。如冯焕阙阙座长达2.5米,宽达1.3米,阙基由整石构成比较牢固,而石材不好或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的汉阙由几块条石拼接而成。
渠县汉阙除蒲家湾无铭阙阙身由两石上下重叠外,其余汉阙阙身都是整石立成,上小下大,收分明显,外观高大粗壮,其上雕刻的图案也比较大气威武,铭文飘逸,一气呵成,不存在拼接的痕迹,也不易毁。一般上刻朱雀,中刻铭文(或无铭文),下刻玄武或饕餮,侧壁浮雕青龙或白虎。
冯焕阙阙身独石高2.7米,厚0.63米,下宽0.96米,上宽0.88米。渠县境外的即使以整石为身的汉阙,阙身高度也没超过冯焕阙阙身。
渠县汉阙阙楼一般由枋子层、介石层、斗拱层、斗形方石层三至四层整石构成,便于雕刻和保存。
阙楼是阙顶与阙身间分层雕刻的枋子、介石、斗拱和斗形方石的仿木结构部分。枋,常见断面为方形或长方形,一般纵横叠压排列,楼层或平座有的两重,有的三重,枋头一般为素面,不作雕饰。渠县各阙于阙身头上施纵横交错的枋二至三重,除冯焕阙外诸阙枋子正面正中刻辅首、四角雕刻负重力士,赵家村西无铭阙西南角力士还抱着小力士。冯焕阙使用的是45度角枋。
渠县诸阙都有整石长方体介石层,较枋子层和斗拱层薄,一般四周刻神灵异兽或云纹。赵家村东、西无铭阙刻仙人骑鹿,冯焕阙则刻浮雕方胜纹图案。
渠县诸阙都有整石斗拱层,上宽下削,雕刻柱、斗拱,渠县各阙斗拱丰富。斗拱起着扩展屋面出檐和传递屋面荷载作用,斗拱基本为一斗二升,即拱上有两个散斗,斗拱由斗和拱两个组成构件,斗又分为坐斗和散斗:坐斗为长方形或方形,正中开一字口或十字口,上承拱、枋;散斗位于拱端,或开口或不开口,用以承接枋子。
汉阙的拱有普通型拱和曲臂型拱两类,普通型拱的拱臂平直,两端作90度垂直而上,下角作45度角切去。或拱臂平出、两端有卷杀,卷杀有斜杀和近于圆形两种,如冯焕阙。曲臂型拱的拱臂弯曲,或拱臂弯曲呈如意云头形,如蒲家湾无铭阙、赵家村东西无铭阙所刻斗拱。另外还有一种称之为鸳鸯抄手拱的,是两朵单独斗拱的组合,一般有两个坐斗,散斗或有两个或三个,如沈府君阙。
渠县赵家村东无铭阙、西无铭阙,王家坪无铭阙有整石斗形方石承接阙顶,而冯焕阙、沈府君阙、蒲家湾无铭阙却没有,斗拱层就直接承接阙顶。
渠县汉阙楼部内容丰富、活泼多样,与所处环境有关:南方因多雨而潮湿,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木结构的建筑形式,特别是阙的楼部表现突出,梁、枋、椽、斗拱、瓦垄等木结构上能见到的中国传统木建筑构件大多能见到;且阙顶的造型也呈坡面屋脊,出檐较大,盖住阙身,以防护多雨地区有雨水冲刷。而北方汉阙建筑结构以墙体垒砌形式为主,纹装饰主要集中在阙身,楼部和阙顶只是简单地装饰一下,显得呆板。
渠县汉阙画像精美
雕刻艺术是汉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雕刻技法包括浅浮雕、高浮雕、圆雕、阴线刻、阳线刻。渠县汉阙主要是采用浅浮雕、深浮雕、圆雕。善于利用阙顶、阙盖、枋子、介石、斗拱、阙身等分层、分格构图,把天上人间、神灵异兽、民俗民风、衣食住行、神话传说、历史故事、社会生活、装饰花纹等包罗万象的事物,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,形成构图复杂、层次分明、饱满均衡、细致绵密的特点,同时古朴庄严、简练、匀称、和谐,加上书法艺术,形成整体美感。
如表现生活场景,舞乐百戏的赵家村东无铭阙上,就有执物女、庖厨、射猎、赶鹿等,雕刻比其它阙精美。赵家村西无铭阙楼部背面刻仙人六博图,中二人,头饰双髻,身长羽,似乎为仙人,两人正在博弈游戏,中有棋盘。还有射猿图、捉鸟图等依附于斗拱,以及炫耀墓主生前威势和仕宦生活的题材,如车骑出行图。赵家村西无铭阙楼部背面刻一棚车,车后四人,左一人头戴冠,身着长袍,应为主人,右侧三人正在为主人出行前送别。还有献礼图,赵家村东西无铭阙、王家坪无铭阙,所刻位置皆在檐下楼部斗形方石层正中。赵家村西无铭阙画面一门半开,一头饰双髻的侍童立于门内作接待状态,门外为请求谒见的引介者和献物者,有的执灵芝仙草,有的端一碗状物。王家坪无铭阙楼部斗拱层有偈见献礼图,刻一门,门半开,一侍女倚门而立,门外四人,从服饰看非汉人。侍女左侧一人,头装饰髻,手抱一节,门前右有三人,第一人手执一物,身着羽服,正在往前走;第二人头装饰双髻,身着紧身衣,一手执灵芝;第三人头戴三山冠,手持鸠杖。渠县汉阙上的献物者下摆尖削,既非汉装,也非夷装,衣带飘飞似神仙,手持三株树,像献仙物的仙人。
再是历史故事或民间故事。其故事内容大多是成人伦助教化。沈府君阙上是董永侍父:大树下一老者坐独轮车上,一人侍立,一手拿锄,一手执一物正往其父亲口中喂送。蒲家湾无铭阙上董永侍父图上有三人,一人侍主,一人坐独轮车上。董永侍父为四川和重庆等地南方汉阙重教化的典范。其斗拱层养由基射猿却是渠县汉阙所独有。赵家村西无铭阙楼部右侧为鲁秋胡戏妻之故事,刻一树,树下一头装饰髻妇人,正在采摘树叶,其右一人露出半身,似乎为秋胡。事见刘向《列女传》,唐有《秋胡变文》。写秋胡新婚才三日,即被征召入伍,妻罗梅英在家含辛茹苦,侍奉婆婆。财主李大户倚势谋娶,遭梅英拒绝。十年后,秋胡得官荣归,在桑园相遇,竟调戏梅英。梅英发现调戏自己的竟是盼望多年的丈夫,顿感羞辱,要求离异,迫于婆母之命,勉强相从。全剧充满喜剧色调,但又写出了妇女的不幸遭遇,讴歌了她们的反抗精神。
王家坪无铭阙楼部背面第一层刻有荆柯刺秦图,樊于期的头颅、荆柯、秦王、秦武阳等都一一出现在画面上。荆柯所投的匕首正好钉在中柱上,空中飘飞着秦王被扯掉的衣袖,柱边跪伏献图的人为秦武阳,秦王旁边站着侍医夏无且。当中有一力士拦腰抱住荆柯,为史记中的有关记载所没有。
还有表现神话传说或神灵异兽的内容。渠县汉阙上几乎都有四方位神,一般是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或饕餮,同时楼部正面居中刻铺首,四隅刻裸身角神。
精妙的汉阙书法艺术
书法艺术从秦代开始隶变,到东汉形成各种风格的隶书,东汉后形成今楷和今草。
汉阙的铭文,大都刻在阙身正面,也有刻在侧面的,多采用阴刻,书体或篆或隶或草隶或楷隶。现存37处汉阙中,有铭文的只有中岳三阙用篆,其余皆隶书。阙铭有长有短,渠县两处汉阙有铭文,皆简短,在四川所有汉阙中铭文最为完整清晰,其余皆有损毁。冯焕阙,赵明诚《金石录》载为《冯使君墓阙铭》,洪适《隶释》载《幽州刺史冯焕神道》,建于东汉永宁二年(公元121年),仅存东阙,刻隶书大字二列,前列九字,后列十一字,合为“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”。
沈府君阙,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前后(122-125年),略晚于冯焕阙,双阙完好,隶书阙铭,右阙镌“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”,左阙镌“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”。冯焕阙、沈府君阙铭文书法,则是以飞腾奔逸的风格称于后世书坛,飞动放逸,笔势开张,用笔纤劲苍郁,波磔彰彰,气势逼人。沈府君阙铭文不仅保存完好,而且字体较大,在书法艺术上,波撇尤长,任情恣逸,不拘故常,被康有为赞扬为“隶中之草”。清渠县知县王春源《沈府君神道碑亭记》上记载了唐代书论家张怀瓘赞其书法“腾飞杨波,自晋魏以来所能仿佛也”。
冯焕阙书法较沈府君阙更为纤挺瘦劲,字大四五寸,画细若箸,笔力始终如一。二铭结字精紧,布白清朗,飞腾跳掷,深韵远出。我国著名书法家、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家,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碑学大家祝嘉品评二阙时称道:“至蜀中沈府君阙、冯焕阙,几与真书无异,画势细长,如长江之水,万里浩荡,亦奇作也。”
□戴连渠 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