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走进渠县 > 渠县文旅 > 旅游景点 > 正文

【方志达州•历史文化】文峰千古在 文脉代代传——渠县文峰山AAAA文化景区札记

来源:方志达州       发布日期:2022-05-17     点击数: 人次

​​文峰千古在 文脉代代传

——渠县文峰山AAAA文化景区札记

  

 

文峰山西口登山石阶

文峰山景区概述

渠县文峰山风景区,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位于渠县东城区中部,与老城区隔江相望,占地面积约3.6平方千米,核心面积1平方千米。苍松翠柏、公路环山,自然生态与丰厚文化景观交织,城市高楼与山光水色相互映衬,色彩浓郁,宛如画卷。金榜园、文峰塔、字库塔、诗礼堂、诗经长卷、文峰阁、文峰书院、玉笔广场、笃学园等景点错落有致,意在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和宕渠地方文化。景区社科宣教功能突显,旅游休闲设施完善,是集科普教育、文化体验、文化创意、生态观光、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。

国道318线沿文峰山下江岸自南向北再往东而去。其山两峰相连,南北长约1800米,东西宽约500-1000米,高出江面约300米上下不等。

山以塔名。有清以来,渠县历经战乱,渠城破败荒废,“丛木把拱,虎豹游历”。顺治六年“始归版图”,县治署理周家寨十八年,经邑令雷鸣鲁重建渠城还于治城。社会安定之后,历任邑令及乡绅儒士皆寄予士子登科以厚望,康熙年间遂在县城对岸山上建“文峰塔”,30年后倒塌,新任知县李云骕重建,谓“起文塔”,因名“起文山”。塔如“玉笔朝天”,与城内乾隆回迁的“文庙”(亦称学宫)守望相对,呼应“学宫”“文笔”。“起文”而文起,寓意性强,从此被视为渠县文脉兴起兴盛的地理标志。又有“文峰夕照”一说,成为县志“八景”之一。

民国《渠县志》记述:“起文山,又叫登贤峰,在县东一里,秀拔高耸。上有文峰塔。乾隆八年,知县李云骕重建有记。知县萧鋐、王来遴各有题咏”。

到了解放后,文峰塔虽不见存而记忆犹在,人们应景直呼“文峰山”。1980年代,文峰山顶设有电视差转台。

渠城灯光璀璨,文峰塔雄姿英发

文化地标——建造文峰山景区

2016年9月,渠县第十三届党代会提出:繁荣大文化,建设四川文化强县目标。决定将文峰山打造为“宕渠文化地标”,把建成文峰山景区作为县委五年内要办成的10件大事之一。旨在传承渠县文脉,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,加快建成“天府旅游名县”。

景区按规划征地及拆迁,工程建设历时3年,于2019年10月,文峰山公园一期工程竣工,投入使用。

文峰山景区由儒学文化游览区、古宕渠文化游览区、竹枝园宕渠非物质文化体验区组成,为一开放性文化旅游景区。设阙门和登山口5处,北大门(2号门)为景区办公和游客服务中心。

 文峰山2号门(游客中心置于内左)

据县志记载,文峰塔经历了清康熙年间、乾隆年间几次倾倒、几次重建。今重建的文峰塔总高68.7米,呈八面体,以合八八六十四卦;塔分九层,取九九归一、文脉传承永续之寓意。塔体内部每层均有渠县文化典故图文设置。

新建的文峰塔,八面九重,俊逸高耸

北宋年间,文峰山山腰上建造有“挹翠阁”,文人墨客凭栏远眺、赏景抒情。阁楼早已倾圮,只存记忆。今设计重建“文峰阁”,以凸显地域特色。阁楼位于景区中部“吴家山”上,总高56.5米,为“文峰书院”“宕渠文学院”之倚靠。

2020年6月1日,“宕渠文学院”在“文峰书院”揭牌,正式开张运作。文学院正副院长由知名文人领衔;“文峰书院”典雅的独立小院仿古建筑,是山中重点建筑群落;高规格配置了礼堂、亭榭廊桥、书院文化展陈馆和科举教育展陈馆、文学大讲堂、文轩等现代功能设施,成为渠县重要的文学艺术活动场地之一。

文峰山景区成为传承地方文脉、感受国学经典,登高眺望和休闲健步的好去处。年轻人自拍打卡、草甸游玩、朋友圈晒景,小朋友放飞风筝,其乐融融。

新建文峰阁,挺拔巍峨、风格别致

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重塑崇文重教的渠县精神,景区建造了一座诗礼堂。诗礼堂塑有孔子像,室内有“孔子行教图”,介绍孔子生平、行状和故事梗概,以及《论语》摘录。许多画面是曲阜孔庙原图,图文并茂,集中展示源远流长的儒学文化。

文峰山诗礼堂

渠州汧江寺、祥符寺

唐代汧江寺原无记载。幸有晚唐诗人郑谷留诗,明确“渠州汧江寺”之名,遂赖以传。

盛唐渠州寺庙广布,较为知名的有汧江寺、静边寺、冲相寺、天宁寺、南阳寺等,除重建于故地的冲相寺(今广安肖溪镇北端)尚有迹可寻外,余皆渺无痕迹。这其中,汧江寺又算一个例外。

汧江寺由于寺庙坐落处与渠州城隔河对望,到了北宋真宗时,官府重视,祥符三年(1010)得御敕“祥符寺”,寺名遂改。寺庙位置,从民国县志城垣图看,跟通顺街口(今县财政局)基本平直,即今文峰塔北沿下台地之上。

唐中和元年(881年),诗人郑谷随难民入蜀,避乱于渠、通、巴、壁四州。在渠州留下《渠江思旅》《为户部李郎中与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汧江寺偶作寄献》等诗篇。郑谷(约851—910年),唐朝末期著名诗人,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。僖宗光启三年(887年)进士,官至都官郎中,人称郑都官。又以《鹧鸪诗》见长,人称“郑鹧鸪”。诗人三次入蜀,前后在蜀中生活6年,创作诗歌四十余首。886年,第二次到蜀地,他漫游至渠州(今渠县),写下《渠江旅思》:“流落复蹉跎,交亲半逝波。谋身非不切,言命欲如何。故楚春田废,穷巴瘴雨多。引人乡泪尽,夜夜竹枝歌。”表达出流落异乡的孤独与愁苦,乱世生活的艰辛与无奈。

他在渠州逗留期间,还写有《为户部李郎中与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汧江寺偶作寄献》:“退居潇洒寄禅关,高挂朝簪净室间。孤岛虽留双鹤歇,五云争放二龙闲。轻舟共泛花边水,野屐同登竹外山。仙署金闺虚位久,夜清应梦近天颜。”户部李郎中姓名失考。这首诗是为李郎中和他兄弟寓居渠州汧江寺所作,表达对二公的仰慕之情,以及希望战乱平息,回归朝廷为官侍君生活的向往。郑谷被后人称为晚唐“咸通后僖宗、昭宗时代的诗史”“晚唐之巨擘”。

《嘉庆渠县志》记:汧江寺有郑谷诗碑。(今已无存)

过了两个甲子,汧江寺在宋大中祥符三年敕名祥符寺。

清代渠县文人有关祥符寺的诗,除了对寺庙环境描画外,都会提到郑谷和他的诗,或用郑谷的诗韵唱和,对其大加赞赏。邑人阎检用郑谷汧江寺一诗原韵,题写《祥符寺》诗:“寂寞禅扉夜不关,龙鳞回首五云间。碑阴细认诗人迹,天下无如佛地闲。钓舍成村皆房水,僧寮无壁怕遮山。往来多少簪缨客,恐对先生一汗颜。” 

民国渠县志城垣图,显示祥符寺在文峰山北沿之下

寺庙迄于民国尚存。1936年修建川鄂公路时因路线经过并截其地角,住持呈文政府补偿而见于档案。川鄂公路沿线各县分段修筑,渠县段44千米。渠县按户口共征民工13万余人,平均每日调工8820名。同年底川鄂公路通车(今融入318国道)。祥符寺何时毁弃,没有文字资料反映。

起文山,“文峰夕照”

《乾隆渠县志》:“起文山,县东隔江一里许,又名登贤峰。”知县李云骕主修乾隆县志,个人出资重修起文塔。

《嘉庆渠县志》山川:“起文峰,在治东南。隔江一里许。其山巍然特出,宾对泮宫。知县李云骕建起文塔于顶上,宛如千寻文笔,直点青云。”又古迹:“文峰夕照:明霞瑞晚,山紫烟青。”

主修嘉庆志的知县王来遴以《期月夜》牌填词一首:

“层峦叠嶂去天咫,四围临江水。霞灿烂,山逦迤。凭栏极目,最爱峰头文起。无已。苍茫一片烟凝紫,夕晖散成绮。林鸦噪,沙鹭影,泉碧涧,图画天然一纸。

即看云护古碣,光射牛斗,仙踪堪拟。宝塔森森涌出,影入波心底。观止。归帆东下斜阳去。世事都如此,珠帘卷,玉琴伫,如盘月上,隔岸江城画里。”

知县王来遴(字蔺三)是湖北黄陂县一位举人,文采出众,尤工诗词。在他编审县志期间,将渠县“八景”题咏个遍,描写熨贴、形象神肖,今天来看十分难得。

《同治渠县志》《民国渠县志》恭录前志作业。

文峰山,传承宕渠文脉新地标

渠县山水秀美,人杰地灵。先后荣膺“中国竹编艺术之乡”“中国诗歌之乡”“中华诗词之乡”“中国文学之乡”和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等7张“全国名片”。

以文为峰,打造文化游览景区,传承宕渠文脉,是县委“以文立县”、建设文化强县的重大决策,也是创建文化品牌的重头戏之一。

文峰书院建筑群

被誉为“宕渠四子”的著名边塞诗人杨牧,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李学明,诗词鉴赏家和鲁奖获得者周啸天教授,著名乡土作家贺享雍,在中国文坛占有一席之地,蜚声海内;渠县籍文化人才辈出,“宕渠作家群”异军突起并不断壮大。佳作频出,不可胜数。除开设有“渠江文艺奖”和“新苗杯诗歌大赛”两奖项外,2016年,渠县与中国诗歌协会开设国家级的“杨牧诗歌奖”,每两年评选奖励新人新作。

渠县作家协会、宕渠文学院成为凝聚全县文艺创作宏力,振兴宕渠文化艺术的两个主阵地、好平台。渠县先后创办了《渠江文艺》《宕渠诗丛》《濛山文艺报》等两刊一报,宕渠文学院一成立就编辑出版了渠县文学年鉴《“此心安处是宕渠”2020》小说、散文、诗歌各一卷,共90万字;出版《党旗百年耀征程 ——渠县庆祝建党100周年文学作品集》。渠县文学年鉴第二卷正在编辑出版中。近几年,渠县文艺创作再创佳绩,据不完全统计,已出版纯文学作品集300余部,渠县作家在《人民文学》《四川文学》等纯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3000 余件。名宿新秀屡屡斩获国家级文艺大奖。

宕渠作家群不断壮大。渠县作家协会现有会员185人,其中中作协会员16人,四川省作协会员43人,达州市作协会员37人。渠县诗歌协会现有会员700余人,其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14人、省级16人、市级16人。现有渠县中学、渠江街道后溪社区等15个诗歌分社。有老年诗人、渠县籍诗人、渠县本土诗人三个方阵。渠县民俗文化协会现有会员117人,其中中民协会员1人,四川省民协会员11人,达州市民协会员16人,有民间文学创作组、民间文艺小分队、民俗民间文化示范点、映山红创作组等团体会员单位8个。渠县网络作家协会成立于2020年,现有会员50 余人,其中省网络作协会员3人,市网络作协会员20余人。

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贺享雍,是继周克芹之后,四川最具实力的乡土作家,被誉为“新时期的赵树理”和中国式的契诃夫,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影响。已出版《苍凉后土》《拯救》《乡村志》(十卷)《时代三部曲》等长篇小说27部,中篇小说集3部、散文随笔集3部,先后荣获第11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奖,四川省巴金文学院第六届“王森杯”文学奖,第三届、四届“四川文学奖”,四川省第十一届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。《苍凉后土》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、电视剧。长篇报告文学《大国扶贫》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主题文学精品奖,纪实文学作品《清风永开》参加2021年天府书展,是2021年度“文轩好书”获奖作品。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他的长篇小说《时代三部曲》,列为全省农家书屋重点书目。

县作协主席李明春不断推出精品力作,先后出版长篇小说《风雨紫竹沟》《半罐局长》《山盟》,小说集《生死纠缠》《大哥二哥》《老屋》《吾在乎集》。作品在《人民日报》《文艺报》《中国作家》《小说界》《小说月报原创版》等二十多家省级以上文学报刊发表。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,第十届《中国作家》鄂尔多斯文学奖。长篇小说《川乡传》纳入2021年中宣部重点书目,翻译成7国文字发行,为2021“文轩好书”获奖作品,引起热烈反响。

望岁月之悠悠,登文峰而感叹!宕渠三千年历史传承,文化积淀厚重。武王伐纣,前歌后舞,“巴渝舞”进入大汉宫廷,成为享誉千年之绝唱;“竹枝歌”根植民间,“联歌竹枝,吹短笛、击鼓以赴节”,是唐宋巴渝地区流行的乡风歌谣。

现如今,时代变迁,人民当家作主。文化已赋予了全新的历史视野和丰富内涵。建立在物质文明、生态文明之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,引领新时代,以文化自信为根本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是我们代代传承的中华文明。建设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高地,争创“天府旅游名县”和四川文化强县,为提升渠县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注入强大内生动力。宕渠文脉不再是封建社会以“科甲之盛”表政声、入史志、饰太平的仄逼观念和饭余谈资。繁荣大文化,以文兴县,以文化人,弘扬民族人文精神,正是宕渠文脉代代相传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。

文峰山,已成为渠县传承宕渠文脉新地标。


文/图:刘渠